|  |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楊孟達醫師 
 問 : 我可以付出無所求,但是我卻萬萬無法接受別人的給予,我怕還不起。
 
 答 : 昨天我有一個病人跟我說:「楊醫師,其實我本來想買蘋果送你吃。」
 
 可是後來他沒有買,他說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我不會收。
 
 我跟他講說:「我一定收。」
 
 收的原因很簡單,當這種贈與的過程當中,假設你沒有帶著有所求的私心,
 
 而是純粹的、無我的心情,送東西是互蒙其利的。
 
 為什麼呢?
 
 你創造了一個讓他做好事的機會,你幫人家創造一個做好事的機會,
 
 以後別人就會幫你創造更多做好事的機會,
 
 醫生就是一個最明顯的,被人家創造出來做好事的職業,
 
 一直有人給我機會幫助人做好事。
 
 大自然的道理沒有誰欠誰或還不還的問題,大自然的道理是流動,不是還。
 
 還就是人我的觀念才有還,那是你的,那是我的,那才有還,
 
 如果那是我的也不是我的,那就叫流動。
 
 大自然的道理叫流動,並不叫作還,人世間沒有什麼好還的。
 
 佛陀托缽的道理就是如此: 祂放下我執,放下「我」這個觀念,去創造一種流動,
 
 這種流動是甚麼呢?是我給別人做好事的機會。
 
 所以看起來以為是別人給祂、是別人在做好事喔,
 
 不是,是祂在創造自己以後要做好事的機會,所以祂在為祂未來開路,
 
 讓祂在未來有無數個做好事的機會,不斷有好事可以做。
 
 人應該害怕的是沒有好事可以做,
 
 如果你走在路上,有人不小心跌倒、或是跟你問個路,
 
 或你去扶老人家,你一直作好事會有什麼?會有好報。
 
 所以當收到任何形式的禮物,也許是物質,也許是一句讚美的話,
 
 收過來都要滿心感恩,以後你做好事時,人家收過去會滿心感恩,
 
 接下來人世間就開始流動:
 
 永遠都是在無我的付出、接收、滿心感恩,又付出、接收、又滿心感恩。
 
 所以做好事不單單是我們對人家好,還要允許別人對我們好,這才是做好事。
 
 但是心態要正確,心態不要覺得誰欠誰,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開心的去接受,
 
 讓這些美好去流動。
 
 您願不願意啟動人世間這個美好的循環?
 |